就业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团学工作>>就业工作

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2019届毕业生就业意愿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8-10-16   浏览次数:0

根据问卷调查统计数据,现将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2019届毕业生就业意愿情况分析如下:

一、参与调查的毕业生基本情况

学院2019毕业生人数为256人,共有214名毕业生参与此次调查,参与调查率为83.59%,其中男生38人,女生176 人本科生153人,包括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30人、行政管理专业学生47人、法学专业学生76研究生103人。在参与调查的毕业生中,有49.07%来自于农村,50.93%的同学来自于省会、地级市、县级市等城市,相对持平。在担任过学生干部一项统计中有56.5421%表示没有做过学生干部,稍多于做过学生干部的同学

二、就业意向分析

(一)考研与就业意愿分析

如下图显示,不打算考研的毕业生(包含研究生毕业生)达到34.97%,65.03%的有考研计划和准备。在进一步调查选择考研的原因时,可以发现考研的同学中为提高就业层次的毕业生占到79.35%,在读研与一份理想工作之间的选择中,44.39%的学生选择工作,而在涉及到如果考研失利则有71.49%的学生放弃考研选择就业,这说明了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是为了缓解就业的压力或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转而选择考研,14.19%的考研毕业生是“对专业有浓厚兴趣”,想继续深造并从事该领域研究,同时也有0.65%的考研毕业生选择“大家考我也考”,这种现象难以避免,但减少盲目跟风,给每一名学生做好就业指导则是学生工作的重心。(数据见图1、2、3、4)。


在调查认为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问题中,选择毕业生缺乏实际技能与经验和教学脱离实际需要分别占到63.08%和14.48% 这种现象警示我们怎样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更好地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是我们急需考虑与解决的问题(数据见下图5)

(二)就业地区的选择分析

在对就业地区的选择中,毕业生首选生源地所属市市区,占总人数的38.785%次选北京、天津市区或本省省会,占总人数的20.093%,,其他地区选择相对分散,调查显示,大多数同学倾向于去大中型城市及生源地市区工作,去基层就业意图不明显。在涉及到基层就业时,52.33%的同学首选参加选调生考试,14.95%的同学选择西部计划,说明去基层就业毕业生偏重于公务员等较稳定的工作。在调查影响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原因时发现待遇低和发展前途有限占到主要因素,因此,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一定要提高待遇并且提供晋升通道。(数据见下图6、7 、8 )。

(三)个人求职定位及择业因素分析

在调查毕业生择业影响因素时,原因种类集中在单位类型及规模、就业地区、工资水平及福利、个人发展前途四个因素,然而在毕业生最看重就业单位的题目中,57.01%的同学相比稳定性及工资待遇方面更看重的是企业发展前途。在获取就业信息渠道方面,毕业生首选的是各种规模的校园招聘会和学校就业网站,大约占63.55%;其次是校外就业网站,各地人才、服务机构组织的招聘会这也说明,学生更多的是等待就业机会,而不擅长自己主动去寻找就业机会,因此我们在为学生搭建好学校与社会招聘的桥梁的基础上,更应该引导学生走出学校多去寻找就业机会。(见下图9、10、11)。


此外在“择业时预期付出的求职成本情况”题目中,50%的同学选择不限金额的求职成本,在“求职的月收入期望值底线情况”题目中,58.41%的毕业生选择800—1000元左右的工资收入,这样的选择与求职地区的选择相关。(见图12、13)。

(四)就业指导

在问及学生是否有明确的个人职业定位和发展目标时,仍有2.34%的学生表示不太明确,这进一步说明就业指导的必要性。而且,学校“从几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题目中,是从大四或研三上学期才有就业指导课程,但是从大四开始,按照教学计划是一个学期的实习期,学院除此课以外没有任何课程,显然这个时候再进行就业指导已经晚了,因此从大二、研二开始更加合理(见图14、15)。

在毕业离校前没有找到满意工作的情况下会如何做选题中,大部分同学的心态还是十分积极的,只有1.87%的同学选择待业在家等机会,因此,要对个别思想较消极的同学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与就业帮扶(数据见图16)。

三、总结与建议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整体就业前景还是不错的。大部分的毕业生有自己的规划,制订了明确的就业目标,都在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此次调查对大学生就业的总结和建议

(一)学习专业知识,重在获取技能,提升综合素质

在现如今的大学教育下,获取知识已不再是唯一要素,而是要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并且具有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能力,才能迅速适应日后的工作。因此,在大学阶段,学院应在教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重在加强实践能力的提升,充分利用模拟公务员大赛、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赛、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也在锻炼中学会与人交往,早日融入社会。

(二)就业指导前移,充分运用就业指导课程

从以上的调查中发现,就业指导课程开设在最后一学年,时间相对较晚,鉴于学院的教学计划,学生在最后一学年是实习与撰写毕业论文,只有就业指导一门课程的现状,结合就业指导的特点,就业指导前期应是指导学生做规划定目标,找自己的不足及时提高;后期则是指导学生认识自己,从而定适合自己的目标,因此从大二、研二开始更加合理。同时应该利用就业指导充分引导同学们主动寻找就业机会,主动大胆自己的真实才干推荐出去,而不是被动的待在学校等待就业机会,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获取有用信息,在就业中获取主动

(三)调整就业思想,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鼓励基层就业

从调查数据看出,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同学们普遍倾向于选择有正式签约及合同的就业形式,对灵活就业、创业与基层就业需要加强认识和了解。要引导学生们正确认识自己,应市场和环境的变化,多种途径就业,不能将到基层就业简单与工作水平差对等起来,基层照样是发挥才干,体现价值的地方,随着国家对基层建设的不断重视,基层就业将是未来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方向。同时,应加大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和政策教育,把到基层建功立业植根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同时积极将以往国家的有关基层就业政策向学生讲明讲透,打消学生的后顾之忧。

此次调查分析,对学院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就业率做出了更明确的引导。我院会根据此次调查结果,结合以往经验,采取相应措施,完善就业工作,与学校相关单位相互配合,做好2019届毕业生的就业服务指导工作。

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8年10月16日